你见过用“抽卡”来学知识的吗?Gizmo火了股票配资交易平台,靠AI生成学习卡片、打分升级、组队PK,让学生在刷题中上瘾。谷歌、亚马逊前员工创业,TikTok爆红,这款App能走多远?
过去几年,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展。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的报告,2024年全球AI教育市场规模预计达到58.8亿美元,并有望在2030年增长至322.7亿美元。AI私人导师、个性化学习系统,以及生成式AI在学习、测验和交互场景中的应用,正成为赛道发展中的核心趋势。
在用户个性化学习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,AI教育应用也开始向更细分的场景探索。在这一趋势下,近期我们关注到,Gizmo:AI Flashcards and Tutor(以下简称“Gizmo”)最高登上了美国iOS应用商店教育榜Top3。点点数据显示,自2022年上线以来,Gizmo全球下载总量已累计超过600万,其中自2024年起的增长尤为明显,并在近期创下了新的单日下载峰值。
Gizmo上线至今下载变化(来源:点点数据)
进一步追踪其背景可以发现,Gizmo由Petros Christodoulou、Robin Jack和Paul Evangelou三位剑桥大学校友联合创立。团队成员曾在谷歌、亚马逊等公司积累了丰富的机器学习和产品实践经验,之后选择从大厂离职创业,专注探索AI与教育结合的潜力。
2023年,Gizmo获得35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,由NFX领投。资本看重的正是其切入“高频学习场景+游戏化机制”的产品模式。
在当下AI教育应用中,以游戏化机制闻名的代表是多邻国。而Gizmo则借助“抽卡”机制,在AI的加持下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的路径。接下来,我们来具体拆解其产品表现。
AI+抽卡测验:游戏化设计又在教育应用中活了?Gizmo在用户定位上非常清晰,目标群体主要锁定在两类人群:学生和老师。进入应用时,用户除了填写称呼和年龄,还需要在第三步选择使用目的——“学习”或“工作”,在第四步还会询问用户的身份是否为“教师”。
传统教育类App往往根据预设场景提供内容。例如,备考类App通常会根据考试类型提供词汇库和相应题库,以满足应试需求。但Gizmo选择了另一条路径:它要求用户主动输入想要学习的课题,并基于此生成一份学习大纲,同时实时展示各部分的学习进度。
这种模式不仅强调目标导向,还赋予用户高度自主性。用户既可以循序渐进地按照大纲推进,也能直接跳转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。
在每个知识点的学习中,Gizmo会将抽象概念拆解成若干步骤,用户既能自由删除不需要的部分,也能自定义添加新步骤。
与此同时,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难以理解的内容,用户可以随时要求系统用更通俗的方式解释,或要求进一步拓展说明,甚至自由提问。
在完成某个知识点后,应用还会生成相应的测验题,帮助用户及时巩固学习成果。一系列流程下来,用户既能感受到学习的目标性,也能在操作中获得充分的自主性。
更特别的是,Gizmo在此基础上加入了“抽卡学习”模式。用户可以将笔记文本、图片、PDF文件、PPT,甚至YouTube视频链接导入系统,AI会自动拆解并生成一张张可互动的学习卡片。与传统外语背单词App的“卡片式”推送不同,Gizmo的卡片来源并非固定词库,而是完全由用户自定义。
笔者在试用中导入了一份约4500字的学习笔记,系统最终生成了54张知识卡片。开始学习时,用户可以在三种模式中自由选择:
猫头鹰模式:沉浸式学习,适合对知识几乎陌生、需要循序渐进的用户; 大象模式:记忆强化,适合已经学习过内容、准备在测验前加深记忆的用户; 拳击模式:挑战玩法,用户可以基于卡片答题与好友比拼分数。在答题过程中,每答对一张卡片都能获得经验值,未答对的内容会反复出现,直到用户能够正确掌握。为了增强连续学习的动力,Gizmo还设计了日历打卡、等级系统和群组学习功能。用户可以与好友一起组队学习,查看排行榜分数,还能在主页设置所属学校,看到本校有多少人在使用这款App。
主页中,Gizmo还根据不同学科提供了学习入口,覆盖科学(物理、化学、生物)、人文社科(历史、经济学、心理学等)以及多种语言学习模块。这种“通用入口”的设置,也给一时间找不到学习方向的用户提供了参考,赋予产品更多的灵活性。
获博主力荐的“学习利器”,到底是否“免费”?这种多元入口与个性化学习路径的结合,不仅提升了Gizmo的适用性,也为其在年轻用户群体中的快速传播奠定了基础。在TikTok平台上,Gizmo的官方账号已经积累了超过10万粉丝。
TK平台Gizmo官方账号页面截图
从其官方发布的短视频内容来看,“学校”“学生”“学习妙招”“学习技巧”等关键词频繁出现,可以看出,Gizmo在社媒平台上的宣传重点主要面向学生群体。
今年9月9日,一位账号ID为@studywithbrianna的大学生学习博主发布了一条仅9秒的视频,展示了自己使用Gizmo进行学习的场景。截至截稿,该视频已获得15万点赞和6万收藏,而她的账号粉丝仅有1030人。
TK大学生学习博主@studywithbrianna发布的Gizmo相关视频截图
在评论区中,许多海外大学生纷纷询问“这是什么应用?”“它是免费的吗?”而已经体验过的用户大多给出了积极反馈。例如,有一位用户评论道:“它(Gizmo)帮助我在文学考试中拿到了92分。”由此可见,产品的学习模式确实给用户带来了实质性的成绩提升。
该视频评论区,用户提出“应用有帮助,而且是免费的”
除了这条视频外,在TikTok上还能看到多位博主推荐Gizmo,几乎都集中在年轻用户,且面向学生群体。值得注意的是,不少人在介绍时都强调“应用是免费的”。那么,事实是否如此呢?
目前,Gizmo的卡片功能对所有普通用户开放,任何人都可以无限制地导入内容并转化为学习卡片。但若要使用AI导师、答题提示等更高级功能,则需要订阅解锁。
订阅分为两档:周订阅价格为13.99美元,年订阅价格为155.22美元(折合每周约2.98美元)。
从点点数据的应用端收入来看,Gizmo上线以来累计流水为37.1万美元,近一个月收入约为4万美元,整体收入水平相对较低。不过,点点数据仅统计了应用端的流水,网页端的收入并未计入,因此可能存在一定的分流情况。
Gizmo上线以来应用端收入表现(来源:点点数据)
但即便如此,结合试用体验,笔者认为还可能存在以下原因:Gizmo最核心、最吸引用户的功能是“抽卡测验”,而这一功能完全免费,其它付费功能的吸引力有限,因而很多用户会认为“它就是免费的”,因为他们并没有强烈的付费需求,也接触不到付费部分。
不过,Gizmo在用户档案中加入“学校信息”的设计,或许意味着它未来有意探索与学校或教育机构的B端合作。同时,教师作为其目标用户之一,也存在利用Gizmo为学生创建考试卡片的需求。如果能针对这部分人群进行功能优化,或许会成为商业化的另一突破口。
如今的AI教育赛道,“题库填鸭”“答案解析”的传统模式已难以支撑用户的长期留存与学习动力。这类“自主输入+游戏化设计”的路径,让用户在目标明确与学习自由之间找到平衡,不仅提升了学习的主动性与趣味性,也为行业提供了新的思路。随着用户对个性化与互动体验的需求不断增强,这类模式有望推动AI教育产品的进一步升级,但在商业化层面,开发者仍需找到切中需求的消费触点,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作者丨以南 编辑丨火狐狸
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【扬帆出海】,微信公众号:【扬帆出海】,原创/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,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。
题图来自Unsplash股票配资交易平台,基于 CC0 协议。
千层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