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灭六国过程中,齐国堪称最不战而降的国家炒股配资股票配资,其灭亡之轻易令人唏嘘。据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记载,在公元前221年,当秦国已相继吞并韩、赵、魏、楚、燕五国后,仅存的齐国在齐王建与丞相后胜的决策下,仅仅派兵驻守西部边境,试图以消极防御的姿态应对强秦。然而秦王政派遣名将王贲率精锐之师,巧妙避开齐军主力,从燕国南境长驱直入,兵锋直指齐国都城临淄。面对秦军压境,齐国百姓竟无一人敢于反抗,而秦国使者更以五百里封地的虚假承诺诱降齐王。在内外交困之下,加之丞相后胜早已被秦国收买,齐王建最终选择了不战而降这一屈辱的结局。
在完成统一后,秦国背信弃义地将齐王建流放至共地。这片荒芜贫瘠的土地上,既无像样的居所,更缺乏基本的生活物资。曾经的一国之君,最终在饥寒交迫中悲惨离世,标志着这个东方大国的彻底覆灭。纵观秦灭齐之战,齐国上下几乎未作任何有效抵抗。即便当时倾全国之力殊死一搏,以齐国残余的国力也难以抗衡如日中天的秦国。更可悲的是,在秦国逐步吞并其他五国的漫长岁月里,齐国始终采取袖手旁观的策略:当韩赵魏楚燕各国相继陷落时,临淄的统治者们始终作壁上观;待到大军压境之时,天下已再无可以求援的盟友。
展开剩余66%这种近乎自闭的外交政策,源于半个世纪前那场几乎亡国的惨痛教训。在齐湣王时期,齐国因吞并宋国而招致燕、赵、韩、魏、秦五国联军的疯狂报复。名将乐毅率领的联军势如破竹,不仅攻破临淄、杀死齐湣王,更将齐国七十余城尽数占领,仅剩莒和即墨两座孤城在田单的坚守下得以保全。虽然田单最终以火牛阵奇计复国,但这场持续五年的战争彻底摧毁了齐国的经济基础与国民信心。燕军不仅洗劫了齐国数百年积累的财富,更在其占领区实施直接统治,征收赋税、强征壮丁,使齐国元气大伤。齐襄王虽在田单辅佐下复国,但国力已大不如前,在随后的岁月里屡遭赵、秦等国的军事威胁。
经过长达53年的休养生息,齐国在齐王建统治时期看似获得喘息之机。这要归功于其母君王后的贤明执政,她采取\"事秦谨,与诸侯信\"的稳健政策,使偏居东海的齐国得以避开中原战火。然而这种和平表象下,是永远无法愈合的精神创伤。五国伐齐的惨痛记忆深深刻在齐人心中,整个国家失去了战国诸侯应有的进取精神。当秦军压境时,尽管齐国仍保有四十万大军,但上至君王下至百姓,无人再有勇气与强秦一战。加之秦国通过吞并五国已掌控天下十之七八的疆域,其综合国力远超齐国数倍。即便齐国恢复到齐湣王鼎盛状态,也难以抵挡这个空前强大的对手。
从历史纵深来看,齐国的灭亡命运早在齐湣王时期就已注定。那场亡国危机虽因田单的力挽狂澜而推迟了53年,但终究无法改变最终结局。在秦国完成对东方五国的兼并后,天下大势已不可逆转。即便换作更英明的君主,面对如此悬殊的实力对比,也难以改写齐国覆灭的命运。这个曾经与秦国并称东西二帝的强国,最终在历史的洪流中黯然退场,成为秦国统一大业中最后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。
发布于:天津市千层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